2014年10月27日星期一

去茶樓飲茶(2)


《最愛吃叉燒包》

    如果你有聽過徐小鳳所唱《叉燒包》這首歌的話,就會知道當時70年代(1973年),叉燒包是幾受歡迎了。就連歌詞的第一句就已經出現了兩次叉燒包,可見叉燒包在當時人們去茶樓飲茶時心目中的地位了。還有就是,在歌詞中最後的一句:「我最愛吃是叉燒包。」來作最後總結,實在是反映出當時普羅大眾市民的心聲。


《廣東包打敗上海包》

    而在《叉燒包》這一首歌之中,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是講廣東包與上海包之爭。最後,是廣東包戰勝了上海包!而廣東包的代表就是叉燒包,上海包的代表就是以生煎牛肉包、小籠包和菜肉包為首的(歌詞中)。最後,竟然是叉燒包,廣東包的代表打敗了一眾上海包,可見當時叉燒包是何等受歡迎了。


《叉燒包以外的選擇》

    雖然,叉燒包在當時是那麼受歡迎。但去茶樓飲茶時總不能只叫叉燒包,而不叫其他點心吃的。當然,叉燒包是必然首選了。那麼,除了叉燒包之外,當時普羅大眾市民又會選擇甚麼點心來吃呢?答案呼之欲出了,無錯就是蝦餃和燒賣了。除了叉燒包以外,通常去茶樓飲茶時又怎少得蝦餃和燒賣呢!


《蝦餃燒賣》

    除了叉燒包以外,當時普羅大眾市民去茶樓飲茶時,都會點叫蝦餃和燒賣的。別小看蝦餃和燒賣的外型。雖然,蝦餃和燒賣的外型細小,然而正正就是蝦餃和燒賣的外型,才受到人們的歡迎。因為如果吃叉燒包的話,食多幾個就會有點飽了。反而,由於蝦餃和燒賣的外型細小,就算叫多幾籠吃也未厭飽了!正所謂:「多多都食得下!」當然,這句話未免太誇張了。然而,卻反映出細小的點心自有其優勝的地方。


《外型討好口感一流》

    如果說叉燒包有咬口的話,蝦餃、燒賣就以外型口感來取勝!蝦餃薄薄的一層外皮,略略透視出內裡的涵料。燒賣薄薄的一層黃色外皮,包著厚實的肉料。外型討好不在話下,而且一啖一口,口感實在一流。所以就算叫多幾籠吃,也會吃得下。既滿足之餘又可以同時叫多幾款甚至更多款的點心來吃,也沒有問題。這正正就是蝦餃和燒賣優勝的地方。


《粉菓》

    有叉燒包、蝦餃和燒賣,又怎少得粉菓呢?粉菓的外型有點像蝦餃。又有一層外皮,略略透視出內裡的涵料。當然,兩者的涵料實在有所不同。然而,由於外型上比蝦餃為大,所以在口感上亦各有不同。


《口感充實的點心》

    相比起蝦餃,粉菓的口感比較充實。由於外型比蝦餃為大,涵料自然比蝦餃為多,所以吃入口中時,口感會比較充實。這點蝦餃的確是沒法比擬的。所以如果想要飽肚一點的話,口感比較充實的粉菓實在是必然的選擇。


《四天王的點心》

    當時普羅大眾市民每逢去茶樓飲茶的時候,通常都會點叫這四款點心的。所以,叉燒包、蝦餃、燒賣和粉菓,被稱為《四天王的點心》,一點也不為過。


《附錄》

叉燒包(徐小鳳,1973年)
http://vlog.xuite.net/play/R0FzVjh5LTIwMjU3MzEwLmZsdg==

是一首講食的精妙歌曲。


《歌詞》

叉燒包 誰愛吃剛出籠的叉燒包
誰愛吃剛出籠的叉燒包
還有那蓮蓉包呀 豬肉包呀
玉薯包呀 豆沙包呀 應有盡有
廣東包
假使你說你不愛吃廣東包
還有那各式各樣上海包
讓我來告訴你
有生煎饅頭大肉包呀
小籠饅頭菜肉包呀
好朋友 你到底愛吃哪一樣
你到底愛吃哪一樣
哪一樣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
廣東包
有的人他們愛吃廣東包
有的人他們愛吃上海包
朋友啊 到底愛吃
廣東包呀 上海包呀
廣東包呀上海包呀
我最愛吃是叉燒包
好朋友 你到底愛吃哪一樣
你到底愛吃哪一樣 哪一樣
廣東包呀 上海包呀
廣東包呀 上海包呀
廣東包
有的人他們愛吃廣東包
有的人他們愛吃上海包
朋友啊 到底愛吃
廣東包呀 上海包呀
廣東包呀 上海包呀
我最愛吃是叉燒包


吳獅皇
(2014年10月27日)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