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

特區政府與學聯首次的對話


    這場令人引頸以待的對話,終於在昨晚(21/10,星期二)6時展開。整個過程歷時兩個小時。雙方各派出5人出席今次的會議。特區政府方面,出席今次會議的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副局長劉江華以及特首辦主任邱騰華。至於學聯方面,就派出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學聯常務秘書鍾耀華、學聯常委羅冠聰以及學聯常委梁麗幗。而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就擔任今次會議的主持人。

    整個對話會面,並沒有設立觀眾席。但就容許傳媒直播整個過程。所以,廣大市民均能夠在電視機面前觀看整個對話會面的過程。一如所料,雙方立場均很鮮明。而整個對話過程都是在平和的氣氛下進行的。無論是特區政府方面,抑或是學聯代表方面,都述說出既有的立場。不過,特區政府方面卻罕有地比較詳細解說本身的立場,相信是希望學聯代表一方能夠理解特區政府本身的處境和立場。至於學聯代表一方,就仍然堅持公民提名以及取消功能界別等的訴求。雙方首次的對話會面,未能收窄彼此的分歧。

然而,今次的對話會面,特區政府卻提出了4項具體的回應,如下:

1)在第二輪政改諮詢中,在2017年普選框架下可以尋找最大的空間,包括提名程序、選舉方法等。

2)2017年的普選方案並不是終極的方案。政府日後可以重啟政改5部曲,進一步完善選舉的制度。

3)希望成立多方平台探討政改的問題。重點是討論2017年後的長遠政制發展。

4)政府會直接向港澳辦提交報告,反映市民提出的訴求和關注,以及香港最近所發生的佔領運動。

    雙方經過兩個小時的對話後,都承認雙方仍然有重大的分歧。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於記者會指出,《民情報告》會包括學聯的意見,又強調政府不會滲入主觀的評論。而日後成立的多方平台,可以考慮邀請學聯的成員加入,為2022年或以後的政改工作做好準備。而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就質疑,《民情報告》是否有憲制的效力。至於會否參加下一輪的對話,就要和其他佔領者和團體協調、商討後再作決定。學聯會後質疑政府是提出虛無縹緲的方案,所以暫時不會撤離佔領區。

    我就覺得是這樣,既然一時之間未能爭取到最大的目標。能不能夠在框架之下先尋求一點民主寸進的空間呢?既然民主的道路是漫長的,能否先爭取一點點的成果,然後再圖前進呢?如果到最後甚麼都爭取不到的話,豈不是前功盡廢?還有就是,身為代表的帶頭者,亦有責任令與會者,示威的學生和市民可以全身而退。因為時間拖得越久的話,被武力清場的危機就會越大了!

所以,無論是代表帶頭者以及示威的學生和市民,都應該細想一下:

1)所追求的民主目標,在此時此刻能否爭取得到呢?如果爭取不到的話,能否先爭取框架之下多一點民主的成份呢?

2)如果能夠爭取到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成果,能否暫時先行撤退呢?

3)退,並不代表失敗。知所進退才是高明的策略。例如行軍打仗,進有時,退亦有時。


吳獅皇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