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日本毒可樂殺人事件

 


童年時在(橫頭磡)的時候,在電視機面前曾經得知道一些恐怖案件,而其中之一就是這一宗恐怖案件是被譽為是(日本三大懸案之一的日本毒可樂殺人事件)了。在70年代尾這一宗案件曾經在(日本)相當轟動一時。

這一宗恐怖案件是發生在(1977年1月3日凌晨)(即是剛剛到了1月4日),發生地點是在(東京品川車站)外附近的地方。當時剛剛有6名下班的年輕人結伴走出車站,正要準備返回宿舍。他們走了大約200米左右之後經過一個電話亭,而其中一名年輕女孩在地上發現了一枚10元日元的硬幣,又在電話亭旁邊看見一瓶未開封的樽裝可樂。由於她不喜歡飲可樂,於是就將可樂送給了一行人中最小年紀的檜垣明。檜垣明當時是16歲,正在就讀高中一年級。而他父親是新幹線的員工,自己則是在假期來做一下兼職而已。回到宿舍之後,由於第二天不用上班,他們不著急地去休息,而是在二樓喝酒聊天。到了凌晨一點,檜垣明想起放在雪櫃的可樂還沒有喝,於是檜垣明就把可樂拿到二樓準備喝掉。可是他喝了沒幾口,檜垣明就把口中的可樂噴了出來。當時檜垣明覺得可樂味道又苦又澀非常難喝,於是就趕緊用清水漱口,但是過了5分鐘檜垣明就突然倒在地上,身體不斷抽搐,不一會就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了。同行的年輕人見狀隨即撥打電話去叫救護車,10分鐘之後救護車就把檜垣明送到了品川綜合醫院去搶救。然而經過了一晚的搶救,檜垣明最終不治而死。當時醫生發覺檜垣明的死亡非常不符合常理,因為在他身上多處出現了不尋常大面稹的粉紅色斑點,所以醫院第一時間就通知了警察。隨後檜垣明的屍體被警方送到法醫處進行檢驗。法醫檢驗後得出的結論是,檜垣明是死於氰化鈉中毒。於是警方把剩餘的可樂拿去化驗,同樣在其中發現了氰化鈉。氰化鈉是屬於劇毒,只要很少劑量就可以置人於死地,死亡時間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毒發時特別快,很難被搶救過來。氰化鈉大多用於工業用途上,例如油漆、電鍍、印刷以及殺蟲劑等。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很容易會接觸得到。而當時的日本警察認為這只是單一的事件,誰知到了早上時份第2名受害者出現了。

1月4日早上八點就在發現毒可樂的電話亭不遠的地方,大約在10米外的地方,一名身穿灰色外套46歲的中年男子倒在地上,身體不斷抽搐,身邊還留有飲了一半的樽裝可樂以及嘔吐可樂的痕跡。於是他就被人送去醫院搶救,但是經過搶救之後他同樣不治而死了。這一次日本警方認為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宗有預謀的落毒事件。日本警方隨即高度重視起來,警方首先採集了可樂樽上的指紋。然而在70年代裡只有犯過罪,留有案底的人才會被採集指紋,恰巧當時在可樂樽上採集到的指紋卻有了驚人的發現。原來第2名受害者的指紋是屬於菅原博,他是山口縣人,曾經因為盜竊罪而被捕入獄。之後又因為欺詐罪而被警方通緝,逃亡有13年之久。但是經過警方的調查之後認為菅原博與可樂落毒事件並沒有任何的關連。

經過了兩單事件之後,日本警方迅速行動,組成大約200人的特別行動小組,在案發地方周圍附近進行地毯式搜索。結果在距離檜垣明和菅原博發現可樂的地方大約600米處,一個電話亭旁邊發現一樽未開封的可樂。而電話亭旁邊就有一間商店,這家商店老闆有一個15歲大的兒子,他說他也發現到這一樽可樂,但是因為他有要事要外出一陣,本想打算回來之後再喝,幸運的是,他因為警方及時趕到而逃過了一劫。

~~~~~~~~

然而經過警方的深入調查之後,一些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從去年(1976年11月)就已經陸續在街上發現到這些未曾開封的可樂瓶,當時大概有5、6處。而每隔3、4天這些可樂瓶就會挪移到另一個位置,會在更顯眼的地方被發現。但是從去年(1976年)並沒有中毒的事件發生,警方懷疑是這一個罪犯可能是正在進行實驗,他想測試一下可樂放在哪裡被人拿走的機率會高一點。之後日本警方立時通過電視,報章等媒體向民眾大力宣傳,因此民眾也提高了警惕。

~~~~~~~~

案件事隔一個月之後,在2月13日早上,有一名男子名叫森琦,在上班途中發現一個自動售貨機的上面有一樽未曾開封的可樂,於是森崎就順手把可樂帶回了公司喝。森崎的同事發現之後極力勸阻他千萬不要喝,因為在上個月東京發生了好幾宗可樂落毒的殺人事件。然而當時森崎並沒有聽從勸告,覺得只是一樽可樂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於是一口氣便喝下了整支可樂。但是他喝完之後就出現中毒的症狀。同事立時叫了救護車來,由於落毒劑量不大森崎及時得到醫治。醫生最終把森崎搶救過來,他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然而出院回家後的森崎不久之後便自殺死了。而根據家人的說法是,因為他知道之前的毒可樂事件,在同事極力勸阻之下他還是不聽勸告喝下了有毒的可樂,這讓他感到非常羞愧於是就自殺了。不過他的死亡著實有許多疑點,就算這件事情確實有一點丟臉,但也不至於要自殺吧。另外警方也發現到森崎中毒之後的症狀並不符合氰化鈉中毒的症狀。但是日本警方經過調查之後始終沒有發現到森崎與毒可樂殺人事件有關直接的證據。

~~~~~~~~

(後續事件)

(1977年2月14日),這一天是情人節。當日在東京車站地下,有一名男子在樓梯口發現了一箱朱古力(巧克力)。然而因為之前在東京發生過可樂落毒事件,這一名男子也不敢吃裡面的朱古力(巧克力)生怕裡面會有毒。於是他隨即報警。日本警方趕到之後當時並不確認裡面是否有毒,因為當日是情人節,情侶之間有互送朱古力(巧克力)的習俗。日本警方認為可能是有人遺忘在這裡,便按遺失物品來處理。但是過了幾天之後也沒有人來認領,日本警方於是把朱古力(巧克力)退回給生產的廠家。之後生產廠家卻發現每一塊朱古力(巧克力)都有被拆開過的痕跡,經過化驗之後在(朱古力(巧克力)中檢驗到氰化鈉的成份。而當時每一塊朱古力(巧克力)的外裝都印有一句話:「天誅驕傲而醜陋的日本人。」日本警方經過調查之後並沒有發現到任何線索。

同日在神田車站的男廁裡,一名男子也撿到有毒的朱古力(巧克力)並且在坐車的時候吃了一些。他吃完之後隨即暈倒地上。被送去醫院進行搶救。他最終被救活過來,但當時醫生認為是食物中毒,因此這名男子並沒有報警。他第二天便可以出院了。起初日本警方並沒有將這兩件事件與毒可樂殺人事件聯繫在一起,直至(1978年)日本警方才將這兩件事件與毒可樂殺人事件串連在一起。當時日本警方推斷落毒的人很有可能是同一個人。然而當時日本警方並沒有得到有力的線索去繼續追查下去了。

~~~~~~~~

(事件的影響)

事件發生之後,全日本的人就連正常的可樂都不敢喝了。因為害怕會被落毒而害命。自此之後日本的可樂就被換成易拉罐裝的可樂,因為易拉罐裝被開啟之後很難恢復原狀,人們就能容易判斷可樂是否有被開過了。

~~~~~~~~

而當年日本的刑事公訴期為15年。如果未能夠在期限之內破案,即使之後找到真兇也不能夠定罪。而這宗日本毒可樂殺人事件並沒有在期限之內破案,期限過了(1992年)公訴期便失效了。因此這宗案件便成為日本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懸案之一。

~~~~~~~~

吳獅皇

(2023年3月21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