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陸羽茶室)
陸羽茶室在初期(1933年),只有2樓和3樓在營業。直到1934年,連地下一層也一併租下來營業。而營業時間亦有早上11時至到晚上凌晨12時,改為早上7時至到晚上凌晨12時;由最初只經營午市和晚市的時段,改為經營早、午、晚三市。
而陸羽茶室亦由原來的兩層變成為三層的空間,當時員工大約就有60人。每一層例必有4個樓面和2名女工駐場。而由地下至到3樓枱數的數目亦相當平均,大致相若。據知當時陸羽茶室地下一層有22張枱、2樓有21張枱、而3樓就有25張枱。每一層例必會設有卡位;地下一層有6個卡位、2樓有6個卡位、而3樓就有3個卡位。天台部份用作廚房,而地下一層日間就變成竹升打麵工場,用來生產全蛋麵,晚間就變作另一個廚房。據知當時陸羽茶室是自造食物原材料,不假外求。
當時陸羽茶室一開始就走高檔茶室的路線,除了可品茗靚茶之外,還可以吃到美味的點心。陸羽茶室同時還兼營酒席的生意,就連鮑参翅肚也有供應,風格比起當時得雲茶樓、蓪香茶樓只經營茶市和晚市還要高。當時一般茶樓茶錢是每位4仙,而陸羽茶室茶錢就每位要6仙;而且收費比起一般茶樓也要貴一點了。而當時30年代,華人經濟重心是在中上環南北行一帶,商號大多集中在文咸東街、文咸西街、永樂西街和高陞街一帶;而銀號就大多集中在文咸東街、文咸西街、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西一帶,陸羽茶室當時雖然是走高檔茶室路線,然而上門光顧的顧客大不乏人。
吳獅皇
(2021年12月31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