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得勝》當時已經是一名小小的富翁,可他並沒有退休享福的念頭。相反,正正是他事業起頭的時候。《郭得勝》此時仍然雄心勃勃。隨後他與友人合組《永業企業》打響頭炮。又與《馮景禧》和《李兆基》桃園三結義,《地產3劍俠》組成,以《新鴻基企業》(新鴻基地產的前身)勇闖香港地產界。
1958年,香港經濟開始蓬勃起來。香港地少人多,房地產市場逐漸成為熱潮。當時《郭得勝》都看到這一點,遂有意投身地產界行業。然而,要投身地產界行業,一定要投下巨額的金錢。於是《郭得勝》相約已經成為好友的《馮景禧》和《李兆基》等人到《中環夏蕙餐廳》,一邊享用午膳一邊商議有關的投資計劃。3人此時雖然已經成為小富,但惟有合股才能夠成事。言談間,8人的觀點吻合,看法相同。於是《郭得勝》、《馮景禧》和《李兆基》聯同《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呂賢藻》和《郭錦濤》共8人合資組成《永業企業公司》。取其永遠基業的好兆頭。然而當時是以《胡兆熾》為首,所以《永業企業公司》的寫字樓是設在《胡兆熾》名下物業,位於中環士丹利街16號3樓的位置。
《永業企業公司》於1958年成立之後,由於《胡兆熾》、《黃少軒》、《戚宗煌》等5人都有各自的生意要照顧,無瑕再抽身花精力在《永業企業公司》身上。所以當時《永業企業公司》的實際運作都是由《郭得勝》、《馮景禧》和《李兆基》3人去負責。然而,《郭得勝》、《馮景禧》和《李兆基》3人竟然能把公司的所有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到午飯時如常在《中環夏蕙餐廳》8人才在一起討論業務。而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多年。當時,《永業企業公司》的第一宗生意,就是買入《沙田酒店》來發展。由此打響了頭炮。但此時的《永業企業公司》根本無法同其他華資地產商如《霍英東》等人的《地產公司》相比。更遑論是實力超強的《英資地產公司》。《永業》掌舵人《郭得勝》,作風一向沉實穩健,又老謀深算。眼見《霍英東》賣的是住宅式樓花,就避其鋒芒,轉而向售賣工業樓宇埋手。面對住實力超強的《英資地產公司》,掌舵人《郭得勝》選擇不同《英資地產公司》爭《大地盤》(大幅面積的土地),轉而向《舊地盤》(拆卸舊樓重建)埋手。當時這些《舊地盤》,《大地產公司》根本唔會理會,所以《永業企業公司》幾年下來雖然沒有大驚喜,但發展尚算平順。此時,《郭得勝》、《馮景禧》和《李兆基》3人遂萌生退出的念頭。最終《地產3劍俠》組成,以《新鴻基企業》(新鴻基地產的前身)勇闖香港地產界。
吳獅皇
(2017年8月5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