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以前的時代(70-80年代)很有人情味。尤其是住在屋邨裡(徙置區、公共屋邨)的人,純樸親近、守望相助,很有人情味。就連舖頭的第一代業主(通常都是第一代的)也同樣有人情味過人。當時,舖頭的第一代業主和租客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是朋友一樣。而第一代業主通常對待租客都唔會開出驚人的租金條件來嚇怕人。續租時同樣也不會以高昂的租金、威嚇的方式來趕走人。乃是有商有量,務求租客能繼續租用原來的舖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代業主的智慧。錢是賺不完的。夠食、夠着、夠住、夠花就已經足夠了。最多的錢也只是數字上而已,也都只是存在銀行裡面而已。而且擁有一間舖頭甚至多間舖頭,一世也已經無憂了(衣食無憂)。何需做到咄咄逼人呢。除非租客自己經營不善做唔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更何況,租客能夠繼續租用原來的舖頭,租客揾到食之餘,還帶旺了當地的社區(也許第一代業主本人就是住在當區或附近的地方)。如果貿然轉租客的話反而會不利,做生不如做熟的吧。第一代業主的智慧,在此可見一斑。他並不是單純只看一個「錢」字。同租客的關係也很注重。他還智慧地看到該店舖的存留對當地社區(連帶附近地方)的影響。可謂目光如炬,內裡充滿了智慧。絕對是值得後世的人去學習的。
吳獅皇
(2016年10月6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