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星期三
吳獅皇箴言集(59)-如果(2)
《住屋》
如果房屋除了公共屋邨之外,還有過渡性的房屋就好了。其實,這並不是單止我一人如此的想法而已。香港正面對着住屋的嚴重問題。公共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困擾香港人多時。香港人輪候公屋需時,往往要等候多年才能夠上到公屋。形成公屋輪候册人數屢創新高。現已有大約30萬人正在輪候當中...而公共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又令到劏房(板間房)的租金不住上升,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所以,以實際的情況而言,政府實在有需要重新考慮興建過渡性的房屋。而我則會將它稱之為徙置區(沿用舊名稱)。以一種過渡性的房屋來紓緩一下住屋的緊張局面。不然的話,劏房(板間房)的租金會繼續不斷上升,終令民怨爆發,到時政府更難處理局面。
我明白政府擔心土地供應的問題和房屋形成重叠的問題。其實,香港要解決土地供應的問題,今後只可以從新界方面、離島方面和填海、起人工島這幾方面着手了。在這些地方考慮起公共屋邨的時候,也應該一併考慮着手興建過渡性的房屋(徙置區)。萬事起頭難,只要政府肯行出第一歩,就會有望紓緩到住屋緊張的局面了。
同時,我也明白到政府擔心房屋會形成重叠的問題。其實過渡性(徙置區)的房屋的確是有其的需要。在角色上是紓緩的角色。在過渡性、在流轉上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無公屋住的人首先住進這些過渡性(徙置區)的房屋。等輪到公屋時就要遷走。然後再讓無公屋住的人住進空置的單位。而當中的過程,有紓緩、有流轉,可以讓普羅大眾市民先有瓦遮頭。即是所謂的先有一個竇口居住,無需要捱貴租租住在劏房(板間房)裡。另外,在規劃這些過渡性(徙置區)的房屋的時候,在外觀上、間隔上要與公共屋邨有所分別,以突顯出這種房屋和公共屋邨是有不同的用途,那麼要紓緩劏房(板間房)等的問題就會指日可待了。
吳獅皇
(2016年9月7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