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星期四

香港地產風雲人物-馮景禧傳奇(4)


    當時《新鴻基企業》初成立不久和站穩陣腳之後,隨即遇著兩大難關的挑戰。第一個難關是發生在1965年。香港出現銀行擠提潮。導致多間銀行倒閉。《恒生》僥倖逃過大難。業界面臨大危機,先後有多間《地產公司》相繼倒閉。《新鴻基企業》當時只是一間細小的《地產公司》,隨時都會有倒閉的危險。然而此時,《馮景禧》、《郭得勝》和《李兆基》仍然是站在一起,共同面對難關的挑戰。由於當時《新鴻基企業》沒有過份擴張生意,所以損失並不算嚴重。再加上掌舵人《郭得勝》多年積聚下的流動資金,使到《新鴻基企業》安然渡過第一個難關。之後市面又開始回復生氣。

    但是第二個難關隨後而至。香港1967年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暴動,弄得人心惶惶。許多人選擇移民外國。此時謠言四起害怕會殺到來,於是很多人包括有錢人紛紛拋售地皮和物業出走。這時《馮景禧》也有想過離開的問題。但實在捨不得剛剛建立起來的事業。他想下想下走在街道上,看見人們急於拋售地皮和物業,突然靈機一觸不想走了。他認為紅衛兵會殺到來,機會是一半一半。就等於生意場上機會是50%,把握已經是夠大了。以精於頭腦計算分析的他,認為是一個大好機會。於是《馮景禧》從銀行提取全部的積蓄,又貸款了一大筆錢,趁低吸納大批房產和地皮。很多人以為他這次又要賠個清光要破產了。然而《馮景禧》堅定不移,好像神機妙算地知道市道會回升一樣。果然,在1968年僅僅一年的時間,香港的市道來個180度的逆轉。香港地產市道開始回穩並且掉頭上升。此時《馮景禧》就趁高位將手頭上的大批房產和地皮拋售,賺了大錢。由此獲得《商界奇人》的稱號。此時,《馮景禧》、《郭得勝》和《李兆基》他們3人不單止令《新鴻基企業》安然渡過第二個難關,還各自發了大財。

    1969年11月,正當《新鴻基企業》實力正在上升之時,《馮景禧》毅然賣掉他手頭上大部分的《新鴻基》股份率先離開《新鴻基企業》,獨自一人去開創屬於他個人的事業。原來《馮景禧》早就對《金融》有興趣了。於是,他成立了一間《證劵公司》名為《新鴻基證劵投資公司》(由於《新鴻基》的名字是由3人所合創,所以3人都有共用《新鴻基》名字的權利)。他曾經說過這些話:「你認為自己喜歡幹,而且能夠幹好,與原本的事業相比更有誘惑力,社會條件又允許,那麼就不要徘徊,不要過多考慮得失!希望本身就是一種原動力;如果注入你的辛勤,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同時,只要你認識怎樣處事,應付好各種人際關係,那你就成功了!」這正正就是《馮景禧》一生的經營和處世心得的精要所在。他終於都找到他心目中的鴻圖大業。並且認定《香港證劵市場》有著美好的前景。然而,當時的《證劵》生意有著重大的風險,如做錯一個決定的話,分分鐘會傾家蕩產變成為一無所有。

    但當時《馮景禧》有著與眾不同的經營手法。別的《證劵公司》一般只集中在大客户身上,但《馮景禧》的《新鴻基證劵投資公司》處處為散户和小客户著想。《馮景禧》認為,「小投資者就是社會組織上的基石,大量散户、小户的聚合,就足以滙合成一條沖决一切障礙的巨大洪流。」之後,《新鴻基證劵投資公司》的業務急速增長,最終成為《證劵業界》的大哥大,成為一間領頭的公司。甚至能夠左右香港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馮景禧》此時被人稱為《證劵交易大王》和《股壇教父》。然而,《新鴻基證劵投資公司》只是《馮景禧》踏入《金融業界》的頭一歩而已。他還有更為遠大的目光。

吳獅皇
(2017年8月10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