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星期五
香港地產風雲人物-郭得勝傳奇(2)
由最初的《鴻興合記》到《鴻昌合記》,《郭得勝》就是靠經營《辦館》(士多)[雜貨店]起家的。以《辦館》(士多)來起家,從此做大相信在香港就只有《郭得勝》能做到了。足證《郭得勝》的生意頭腦何等非凡,就算是一間細小的《辦館》(士多)[雜貨店]也能夠做到街知巷聞,生意興隆。從而再進一歩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令其事業進一歩前進。
1952年,《郭得勝》將《鴻昌百貨批發商行》改名為《鴻昌進出口公司》,專門經營洋貨批發的生意。因而贏得《洋雜大王》的稱號。50年代末至60年初期,香港成衣業(製衣業)迅速發展起來。拉鏈在當時被視為時髦的象徵。當中尤以《日本YKK拉鏈》最響負盛名(當時《日本YKK拉鏈》名聲非常響亮,直至到80年代聲名仍然健在)。《郭得勝》為了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不惜遠赴日本和日本商人搭上關係,最終都成功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當時《日本YKK拉鏈》不單止雄霸香港市場,還行銷至東南亞一帶的地方。一年的營業額就有1000萬港元以上。盈利有近100萬港元。當年的近100萬港元,其價值並非等同於現今的近100萬港元。以當年人工平均每個月大約50-60港元為計算的話,當年的近100萬港元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當時,不單止是成衣業(製衣業)開始興盛起來,連帶縫制行業的材料亦有大量需求。《郭得勝》在抓牢《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的同時,還發掘到另一樣工業的新產品-尼龍。《郭得勝》於是馬不停蹄,穿梭於日本和台灣去洽談獨家代理權的生意。最終,《郭得勝》成功取得日本多間廠家尼龍產品的獨家代理權和台灣《良友牌》尼龍絲的獨家代理權。其營業額又進賬了1000萬港元。此時,《郭得勝》已經是一名小富翁了。雖然已經到了年近半百的時候,將近退休之時。然而《郭得勝》並沒有退休的念頭,相反正是事業起頭的時候。
吳獅皇
(2017年8月4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