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懷念舊時的鯉魚門(4)
《註》:引用網上的圖片。
從《白色燈塔》的左手面方向望去,離遠會見到一間古舊的《天后古廟》。屹立在岸邊。從左手面帶彎的小路行過去,一面望著海面以及對岸的景色別有一番情趣。依稀記得當時側邊是沒有護欄的。而在《天后廟》的前方石頭的位置,則聳立著兩尊《古舊的大炮》。聽聞是以前專打海盜用的。漆黑的炮筒(是全黑色的炮筒),在久經歲月之下顯得頗為陳舊。依稀隱約還記得我和弟弟曾騎在《炮台》上面,還拍過照呢。不過當時的炮口,裡面已經塞了一些雜物垃圾了(種類基本上是報紙和紙包飲品的空盒)...而《兩尊炮台》後面的石頭間竟然有一個天然的捐山窿(小洞穴),曾經成了我和弟弟的《兒童遊樂場》,還曾在這裡有過一番的追逐呢。而《炮台》對出的位置,就是一個人工的《公眾露台》,上面設有頂蓋,以防猛烈的陽光照射下來。從前這裡除了不少遊人喜歡站在此處觀看風景之外,也有不少人喜歡在這裡撐著魚桿釣魚。或是用魚排利用魚絲,將魚絲放在《公眾露台》地板上呈方型細小的窿裡來釣魚。不過當時這些地板上呈方型細小的窿有很多已經被塞了一些雜物垃圾了,例如是被揑成一團的報紙、還有維他檸檬茶、維他清涼茶的空盒、以及一些膠樽裝汽水的空樽(如玉泉的空樽)等等...
而在前面正是赫赫有名的《天后古廟》。在門口牌坊上,還寫有《天后宮》三個字。當年《天后古廟》香火非常鼎盛。很多遊人(包括一家大細)除了到《鯉魚門》一遊和食海鮮之外,就是專程來到《天后古廟》參拜。當時香的煙氣瀰漫在《天后古廟》內堂之內,就可以知道當時香火有幾鼎盛了。而在內堂之內,更有一幅聲稱是《天后》顯靈的黑白照片。轟動一時。不過由於信仰(對《基督耶穌》的信仰)的關係,不方便再多說了。
如果您還認為這是一間好普通的《天后古廟》的話,那就錯了。原來在《天后古廟》後面竟然隱藏著一個《小石灘》的。當時小時候的我也感到很驚訝。沿著《天后古廟》右手面方向行去,有一條小路正是直通到廟後的《小石灘》,又或者是出到《天后古廟》外面沿著左手面方向行一樣也可以到達。不過當時一家人一般都是沿著《天后古廟》右手面的方向行去以直達廟後的《小石灘》的。而這一條小路,,右手面是石造的欄桿,出面正是遼闊的海景,能望見對岸香港島的景色。一陣陣清風吹來,份外涼爽。依稀記得細個時的我好喜歡伏在石造的欄桿上,一邊欣賞景色(以及聽那海浪聲),一邊看著附在石頭上黑色的海產生物(好像聽爸爸說是食得的!?)來到廟後的《小石灘》,這裡充斥著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除了有名的《五指石》[拳頭石](依稀記得細個時都有攀爬過,並好像擒過在上面呢)外,就要數刻有《海角潮音》4個大字的大石頭。依稀隱約還記得,當時《海角潮音大石頭》的下面,,正正壓著一個《白色大響螺殼》(中間近左手面的位置)。聽爸爸講,只要將響螺殼放在耳邊的話就能夠聽到海水的聲音了。然而難得見到《白色大響螺殼》,卻無法去拾取,當時的確是帶點遺憾的感覺...記得細個時唔明白什麼是《海角潮音》?原來指的是潮水的聲音,是由海角傳來。現在知道了,這4個字的確是蠻有意思的。
吳獅皇
(2017年7月21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