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星期四

懷念舊時的鯉魚門(3)


                                                                                 甚有當年燈塔樣式的那種感覺。

《註》:引用網上的圖片。


    就在《瑞香園》和《紹香園》之間,對出像是一個泊船的小碼頭位置(如今已經鎖了入不到去了)。記得童年時都有行過,當時一陣陣清涼的海風迎面撲來,好像至今這種感覺依然記憶尤新似的。一家人光顧完餅家之後再往裡面走,又有另外一番特別的情景。就仿如是另一個小天地一樣。依稀還記得,左手面就是《海濱學校》(當時的《海濱學校》仍在經營之中),而《海鮮酒家》對出的位置(即是在《酒家》的隔離)就是一張帶綠色面的《石造乒乓球枱》。再隔離的地上就畫了兩款不同的《跳飛機》。一種是當時正規的《跳飛機》,而另一種當時的我也未曾見過。童年時的我好像曾經在這裡跳跳玩過,不過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只留下些少片段的回憶而已。

    經過了《海濱學校》、《石造乒乓球枱》、《跳飛機》和《海鮮酒家》之後,再往裡面行又有另一番的景色。前面竟然是一個《兒童遊樂場》,再加上一個夾雜著《沙石》和《雜物碎片》的《沙灘》,出面位置竟然還屹立著一個《細小的燈塔》。依稀記得,左手面就是一個《兒童遊樂場》。其周圍圍了一個《矮細的石屎圍欄》(至今還在)。當時這個《兒童遊樂場》給我的感覺就是環境清幽。地面是舊時的《石地》,而周圍的圍欄就是《矮細的石屎圍欄》。《兒童遊樂場》埋面就是一個呈方型的《銀色攀爬架》(即是俗稱的《馬騮架》)。記得當時的小孩特別喜歡爬這一類的《銀色攀爬架》。小孩就在上面攀來攀去,就好像不知道疲倦為何物似的。當時的小孩就特別喜歡爬到頂上去,又或者在《攀爬架》中來回穿梭,的確是夠好玩極了...而在《銀色攀爬架》隔離的位置就是《韆鞦架》(是舊式的《韆鞦架》。無記錯的話《踏板》是木造那種)了。而《韆鞦架》對出的位置正是《鐵造的搖搖板》(同樣是舊式的。為鐵造帶金屬的意味感覺)所在。記得當時的我3樣也有玩過。不過玩得最多的當然就是《銀色攀爬架》了。

    一邊是《兒童遊樂場》,而另一邊對出位置竟然是一個《沙灘》來的。這個《沙灘》就是在《兒童遊樂場》對出的位置,當中夾雜著《沙石》和《雜物碎片》。有的《石頭》徐徐凸起,旁邊卻帶有《細沙》和夾雜著《雜物碎片》。這些《雜物碎片》當中包括有《玻璃樽碎片》、《碗碟的碎片》,另外還有一些《小石頭》(有些是《原色的小石頭》,有些卻是《帶顏色的小石頭》)。而《沙灘》對出位置還屹立著一個《細小的白色燈塔》。記得當時的小孩很喜歡攀上《白色燈塔》的頂部,場面非常之墟冚。小孩一個個一窩鋒地(而當中亦有大人在)向著《燈塔》衝去...而當時聽父母講話,如果潮漲的時候就唔可以去到《燈塔》了。好記得當時正是要潮漲之時(海水開始衝向《沙灘石頭的位置》了),小孩們(還有大人)也不理得那麼多,以《石頭》為踏板,就好像個個都是身手靈活似的,跳也要跳到《白色燈塔》的所在位置。而當時的《燈塔》並沒有人鎖住,人人都可以爬到上《塔頂》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個了。好記得當時爬到上《塔頂》時的感覺,是既興奮又開心的感覺,直到此刻依然記得很清楚。

吳獅皇
(2017年4月13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