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星期一

忠興與天寶茶樓(10)



                                                                                       甚有當年樣式的《雪菜火鴨絲湯米》(雪菜火鴨絲窩米)和《鴛鴦炒飯》,仍然令人回味。



    記得童年時在橫頭磡的時候,有時星期日晚上一家人都會去《忠興茶樓》食晚飯的。當然不是常去的了。當時的《忠興茶樓》晚上仍然是那麼熱鬧和旺場,兼且燈火通明而光亮。在白色光管的映照下,氣氛反而顯得不算喧鬧。當時一家人食的都是一般家常的小菜,像《咕嚕肉》、《京都骨》(肉排)這些小菜,一般小孩也很喜歡食。基本上由《忠興茶樓》過渡到《天寶茶樓》,一家人食的都是這些餸菜。《鴛鴦炒飯》,還有超正的《雪菜火鴨絲湯米》(雪菜火鴨絲窩米),加上《咕嚕肉》、《京都骨》(京都肉排)、蠔油西生菜、東星斑等,已經是一頓很不錯的晚餐了。當時的《雪菜火鴨絲湯米》(雪菜火鴨絲窩米)實在好食到飛起,好像多多都食得落肚似的。如果要數的話,當時的《雪菜火鴨絲湯米》(雪菜火鴨絲窩米)是排首位的。尤其是火鴨絲和湯汁的配搭,實在無得彈(在《天寶》時味道差了些少,僅此而已)。而《鴛鴦炒飯》記得當時是呈太極的形狀(白汁那邊可以食到蝦肉和青豆,而茄汁那邊可以食到肉絲),當時竟然可以食到兩種味道(白汁和茄汁),對於當時還是年少的我實在覺得很新奇。當然有肉食,小孩實開心了。有汽水(可樂、雪碧、芬達、七喜等)飲就更加無得彈。可惜後來,由於21座有很多人已經搬走了,一家人也曾一度搬離,到再回來時光景已經有所不同。當時的《天寶茶樓》,星期日晚上明顯少了許多人,場面實在冷清了許多...基本上同之前坐得就算不是坐滿也好也都坐了7至8成的情景相去甚遠了...年少時心裡的感覺當時實在有點不好受,實在有點唏噓的感覺。其實,《忠興茶樓》過渡到《天寶茶樓》時大致上都保持到高水平,就是《雪菜火鴨絲湯米》(雪菜火鴨絲窩米)和一些菜色比起《忠興》時稍遜了一點點。其實當時有得去茶樓(酒樓)飲茶、食晚飯,對小孩子來說已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了。

吳獅皇
(2017年1月16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