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很有當年茶樓飲茶時的感覺(紅色的掛牆膠牌)。
當時的茶樓時興用一種名為《番仔碼》(又名為花碼)的數字來寫紙餐牌和掛牆膠餐牌的(其實當時唔單止是茶樓、冰室其他食肆,甚至街市等都時興用這一種《番仔碼》的數字來譜寫價錢的)。然而非常稀奇的是,童年時我並沒有抗拒這種《番仔碼》的數字。依稀記得這種《番仔碼》數字是爸爸教曉我的。之後,我竟然全部學會了並且認得非常清楚。原來,這種《番仔碼》是名為《蘇州碼子》,因源自中國蘇州而得名。當時是民間一種頗為流行使用的數字。估不到在數十年前的香港也曾流行過而且還使用得相當普遍。這種《番仔碼》的數字在70-80年代相當普遍,並且已經融入了人群的生活上去。當時無論去到哪裏,也會很容易看到它的蹤影存在。當中尤其是《茶樓》(酒樓)就最常見到了。當然在《忠興》和《天寶茶樓》亦會時常見到的了。不知何故,當我在《忠興》或《天寶茶樓》看見這種《番仔碼》的時候就會覺得很親切了,可能這一種文化在當時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文化在當時的香港已經成為一種特色了。
而在《番仔碼》(又名為花碼)入面,1、2和3字是有兩種不同的寫法的。為了避免在數字計位上出錯,所以有如此的區別。例如11元,就不能夠全用第一種寫法了。因為好容易會被人誤認為是2字的表達。2和3字的情形也是一樣。所以必須借用亞拉伯數目字一,二和三字來輔助了。而11的正確寫法是,頭一個1字是用第一種寫法來表達,第二個1字就用第二種寫法來表達就唔會出現混淆的情況了。由於不是個位數,而是十位數,所以在頭一個1字的正下方要寫上一個十字來表達。如果是百位、千位和万位又如何呢?好簡單,同樣加上百字、千字和万字就可以了。另外元字就放在第二個1字的正下方位置,就是11元這個數目字的正確寫法了。如果刁轉到個位數或點數位又如何呢?好簡單,例如1元,只要在番仔碼1字後面加上元字就可以了(無記錯的話)。至於小至點數位的數字,例如1.1元,兩種1字的表達方法同上一樣,只要將元字移一個位到頭一個1字的正下方就可以了。另外,20和30的數目字,在番仔碼入面都有特別的寫法。例如卄就是20,卅就是30的數目字表達方法。當時去《忠興》和《天寶茶樓》飮茶,還能夠學會《番仔碼》數目字的表達方式實在認真夠神奇了。
吳獅皇
(2016年11月11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