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幅圖:《沙翁》和《叉燒瀨粉》絕對有當年的感覺。
除了《杯裝啫哩》當時是小朋友至愛之外,《沙翁》亦是當時小朋友的心頭好之一。《沙翁》,又名為《炸蛋球》。以麵粉、雞蛋和油混合成麵團油炸而成。油炸成的蛋球,軟稔可口,在外再沾上一層白砂糖,兩樣都正中了小朋友的胃口。因為當時又有幾多個細路仔是唔喜歡炸嘢食和食糖的呢?面對住軟稔可口的《炸蛋球》,咬落口還有一陣糖的甜味,小朋友哽鍾意啦!唔好話小朋友,就連大人也忍不住叫番碟《沙翁》來食吧。
《天寶茶樓》,其實就和《忠興茶樓》一樣,中午唔單止有《點心》食,還有《粥粉麵飯》任君選擇。以我當時的感覺,《天寶茶樓》其實就是承襲了《忠興茶樓》。因為當時有不少《忠興茶樓》的員工留下來,而且《茶樓》本身都沒有很大的變化。基本上就只是轉換了《招牌》、《帆布》和《枱布》而已,食物的質素大致上都保持到高的水平。
當時的《茶樓》,就好像包羅萬有一樣。除了《點心》之外,《粥粉麵飯》就已經有很多的選擇了。就以《粥》為例,就已經有《皮蛋瘦肉粥》、《艇仔粥》和《魚片粥》的選擇。至於《粉》方面,《乾炒牛河》又怎少得呢。千萬別小看《乾炒牛河》,有時看似最簡單的,其實要整出來好食一點兒也不簡單。《功夫菜》就是指這些了。當時的《乾炒牛河》絕對是高的水平。好食的程度,單看整碟清到一乾二淨便可以知道了。除了《河粉類》,《瀬粉》也有很高的水平。當時的《叉燒瀨粉》是很熱門的菜色。記得童年時,無論是在《忠興》還是在《天寶》,中午時總要叫番一碗《叉燒瀨粉》來食的。依稀記得,當時的《叉燒》肥瘦適中,而且湯汁美味。《瀨粉》吸收了碗內的湯汁,非常好食。可能就是這些原因,令到我百吃不厭,每次來幾乎總要叫番碗來食才心息...(食過之後有一種非常滿足的感覺,心裡面覺得很幸福!)...
至於《麵》方面,當年的《乾燒伊麵》也是一絕來的。又是一種《功夫菜》,沒有多餘的花臣,食落口便會見真章。至於《飯類》選擇便多了。其中《鳳爪排骨飯》、《北菇滑雞飯》都是《盅飯類》,然而卻是超好食的。尤其是《鳳爪排骨飯》更是一絕。而《楊州炒飯》、《咕嚕肉飯》、《菜遠牛肉飯》、《叉燒飯》、《叉燒煎蛋飯》和《叉雞飯》等等...都是當時非常熱門的菜色來的。當年的《茶樓》就是如此包羅萬有,難怪那麼多人幫襯了。
吳獅皇
(2016年10月20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