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一樣的商場!?
曾幾何時,香港的商場有很多都各自有不同的特色的。高檔有高檔的特色味道,平民化有平民化的特色味道。當時,只要您走入這些商場入面就會感受得到了。那些高檔派頭,如海港城(以前的海港城商場)那樣。而平民化的商場(屋邨的商場)也有其特色的味道。街坊小店林立;主要是針對屋邨居民的日常生活而建立的。
可是後來,香港的商場越來越系統化、越來越單一化了。好像商場只為大集團服務似的。小店和有特色的店舖越來越被排擠了。留下的通常都是有實力的大集團連鎖店舖。變成商場越來越沒有特色。好像A商場如是,走到B商場又見到這些店舖的出現。最終被人戲稱為一模一樣的商場!這實在是可悲的。私人商場如是、如今屋邨商場亦如是。您叫普羅大眾市民還有多少心情去行這些商場呢!?就算普羅大眾市民肯去行,除非懷有特別的目的(如買衣服、食嘢等),不然多數都是因為商場入面有冷氣嘆才會行入去吧。一個商場如今搞到這樣,您說可唔可悲呢!
一個商場如果只是得番大集團連鎖店舖的話,事實證明是不可行了。但竟然仍然有人不知醒覺,繼續將更多大集團連鎖店舖進駐商場,搞到天怒人怨!遲早這個集團也會易手,是回歸政府還是讓有心人接管,由天安排吧。
(附錄)
很多年前,曾在報紙上看到在新蒲崗某商場(M字頭的商場)會讓有特色的店舖進駐商場(最初的經營理念),當時心入面也為之而高興。誰知,商場經營下來變了質了。最後都是那些大集團連鎖店舖進駐商場。據講變成平日人流稀疏、星期六日會多些少人行之外(食店、一田超級市場會好一些之外),總之望見心就...這是一個商場應有的模樣嗎!?(還望新地管理層可以讓民生小店進駐場內就好了。)
《註》:而(M字頭的商場)只是以租用的模式,不允許可買下舖位的實權在經營上亦有欠靈活(因為鄰近的新蒲崗廣場也可以買下舖位,所以在這一點上南豐集團較為優勝)。
吳獅皇
(2016年7月11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