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
氹氹轉菊花園
在數十年前,《古舊童謠》曾經興盛一時。沒有人知道這些《童謠》真正出處的地方。只知道這些《童謠》由很久以前已經開始流傳下來了。這些作品大槪是由一般普羅大眾創作而成。所以同一首歌可能會有不同版本的出現。而這些《古舊童謠》極有可能是由《廣東》一帶的地方流傳下來落到《香港》的。
這些《古舊童謠》,最大的特點就是瑯瑯上囗,非常易記。兼且本身其實就是用粵語來唱的,對當時普羅大眾兒童來說就多了一份親切感了。所以《古舊童謠》在一段時間之內盛行於一時。直至到70年代左右,開始陸陸續續有新的《兒歌》面世,才令到《古舊童謠》慢慢沒落了。
到70年代左右,有幾首新的《兒歌》出現,開始帶來了一些新氣象。這一段時間是為間隙的時期。此時,《日本》經典的特撮片和卡通片開始來到香港了。70年代的《特撮片兒歌》和《卡通片兒歌》開始帶動潮流。而《香港》本地亦不甘示弱,新一代童星(如《路家敏》、《王書麒》等人)的湧現,開始興起了新一代《兒歌》的潮流。還有《辛尼》(Sunny)哥哥《跳飛機時代》的《兒歌》,以及後來《小太陽兒童合唱團》的興起(《香蕉船》極有可能是他們唱的)及他們所主唱《430穿梭機時代》的《兒歌》。再加上80年代的《卡通片兒歌》,共同譜寫出70年代至到80年代《兒歌》輝煌的時期。
今番會以《古舊童謠》開始,一直至到70年代新的《兒歌》出現為止。嘗試總結一下這段時期的《兒歌》,我會合稱這段時期的《兒歌》為《古舊兒歌》。至於《古舊童謠》,我會盡量嘗試總結一下當時常常都會聽到的《古舊童謠》。雖然並非全部,因為有很多其實我也未曾聽過。所以我會盡量集中總結一下當時所聽到比較熱門的《古舊童謠》的。這些《古舊童謠》,雖然並非藴藏了大智慧在內。但是其瑯瑯上囗,非常易記,唱起來的確是別有一番味道的。至於70年代左右所出現的新《兒歌》,的確又帶來了一番新氣象。主唱的人可能連您也估不到,竟然是...相當期待吧!
首先,就由《氹氹轉菊花園》開始吧。這首《童謠》當時我也有聽過。而且也懂得唱的。當時,我所聽到的是這一個版本。就請大家來傾聽傾聽...一同欣賞一下這首古舊的兒歌。其實,《古舊童謠》的而且確是非常有趣兼且是非常得意的。
《註》:當時亦有簡化的版本,如「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去睇龍船,我唔去睇,要睇雞仔...」簡化的版本也是非常之有趣的。
(橫頭磡和藍田的時期)
《氹氹轉菊花園》(大約60至70年代)
http://vlog.xuite.net/play/eVVwZlBBLTIzNzA0ODM1LmZsdg==
氹氹轉,菊花園,
炒米餅,糯米糯米團,
五月初五係龍舟節呀,
阿媽叫我去睇龍船,
我唔去睇,要睇雞仔,
雞仔大,我拎去賣,
賣得幾多錢?
賣咗幾多隻呀?
我有隻風車仔,
佢轉得好好睇,
睇佢氹氹轉呀菊花園,
睇佢氹氹轉呀氹氹轉又轉
氹氹轉,菊花園,
炒米餅,糯米糯米團,
五月初五係龍舟節呀,
阿媽叫我去睇龍船,
我唔去睇,要睇雞仔,
雞仔大,我拎去賣,
賣得幾多錢?
賣咗幾多隻呀?
我有隻風車仔,
佢轉得好好睇,
睇佢氹氹轉呀菊花園,
睇佢氹氹轉呀氹氹轉又轉。
睇佢氹氹轉呀菊花園,
睇佢氹氹轉呀氹氹轉又轉。
睇佢氹氹轉呀菊花園,
睇佢氹氹轉呀氹氹轉又轉。
睇佢氹氹轉呀菊花園,
睇佢氹氹轉呀氹氹轉又轉...
吳獅皇
(2015年7月24日)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