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2日星期四

獅子山下的精神(3)


                                                                                當時徙置大廈的設計是呈長型,所以亦令到公眾露台變成一條直線了,間接亦增進了居民之間的閒聊時光(當時長型的設計好處多多,優勝過現今的Y型和十字型的設計)。

 
    上回提到,《獅子山下的精神》其中一種精神就是-守望相助了。隔離鄰舍這一種精神的確是相當難得和難能可貴。只要你再對照一下現今的情景,就會知道當時這一種精神的確是多麼可敬了。而守望相助亦只是《獅子山下的精神》中其中的一種精神而已。

    在《獅子山下的精神》中,另一種精神是-可親可近。就算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只要是同住一座徙置大廈同一層裡,很快就會彼此認識,而且熟絡起來。這是相當奇妙的事!這除了是當時人們的本質和性情的因素之外,亦要歸功於當時大廈的設計!當時七層高的廉租屋(徙置大廈是另外一種稱法)所有居住單位出面就是公眾露台(側邊居住單位除外)。自然很多時候,居民就會走出居住單位外活動一番。由於當時徙置大廈這一種獨特的設計(當時徙置大廈是長型的設計,所以公眾露台便成一直線了),間接促成了居民之間的互動,因而縮短了彼此之間的隔寞,自然更快地熟絡起來。

    再者,加上居民之間又大方地打開大門,這在現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然而,在當時卻是很普遍的事情。無錯,是連鐵閘和大門一併打開。彷彿是要告訴別人,任看吧。而且好容易就可以走進別人的家。然而這一種可親可近的精神,在現今的環境幾乎絕跡(相信仍然有個別人士這樣做)了,所以才叫人這麼懷念。


吳獅皇
(2015年2月12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