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

2015年施政報告中房屋政策令人失望


    在香港,困擾著香港人數十年的房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回顧歷史,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百廢待興。很多市民沒有房屋居住。於是就想到在山邊一帶搭起《木屋》來居住。隨住大量內地移民來港,令到《木屋問題》越來越嚴重。一場《石硤尾大火》,令當時《港英政府》下定決心要解決香港房屋的問題。於是,《徙置區屋邨》(七層高的廉租屋)陸陸續續被建成。由九龍區一直伸延至港島區。之後又有《廉租屋邨》(廉租屋)陸續被建成。到後來,《公共屋邨》(公屋)成為主流的公共性屋邨,而《木屋區》、《徙置區屋邨》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然而,一直困擾著香港人的房屋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隨住《木屋區》、《徙置區屋邨》的消失,令到房屋問題被隱蔽了!亦令到《籠屋》、《板間房》和《劏房》的問題日益地惡化下去!甚至直到如今,《劏房》的問題更加伸延到工廠大廈去。然而,還不至於此。聽聞最近就連《私人樓宇》也有《劏房》的問題出現,證明房屋問題已經去到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在今次《2015年施政報告》(1月14日)中,並沒有看到如何針對《劏房》等有關的問題去作出相應的對策。這點實在令人失望!

    政府肯積極去尋找土地,這點是令人讚賞的!然而,另一方面卻缺乏了長遠的規劃。只有《公屋》、《居屋》和《資助性房屋》實在無法解決問題。

1)政府在今次的施政報告中,並沒有針對《籠屋》、《板間房》和《劏房》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就連最起碼的《安全網》性質的措施也沒有。

2)據說輪候《公屋》的人數已經超過26萬人次。然而,政府每年只起到大約20000個《公屋》單位,實在無法解決到問題。而且輪候册上的人數每年還會遞增,廣大市民實在看不到未來10年總共只有20萬間公共房屋如何能夠解決問題!

3)在施政報告中,政府計劃在新起的《公屋》中,全幢出售予現今居住在《公屋》的《綠表》家庭。然而,就有人質疑在邏輯上是否有問題。因為這只不過是叫人樓搬樓而已,實質上所騰出的《公屋單位》在數字上並沒有增加到供應。

4)《房委會》將於2015到16年推出大約2700個《居屋》單位。而《房委會》和《房協》亦於2016至17年分別推出大約2000個以及1600個《資助性房屋》的出售單位。然而,所推出的出售單位合共只有6300個單位,連10000個單位也沒有。對於廣大年青人一群要置業實在幫助有限!

    縱觀《2015年施政報告》中,單就《房屋政策》來看,仍然有許多缺失的地方!例如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點,政府就沒有針對到問題的嚴重性而作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了!又例如第四點,現今年青人要上車置業非常困難,但是政府直至到2017年才推出到合共6300個單位,對於數以萬計的年青人實在幫助有限。政府所推出的措施,與實際上的問題似乎出現了嚴重的落差。所以好希望政府多聽民意、集思廣益,與市民一起共同建造出一個美好的香港來!

《附錄》

    就連《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先生也忍不住要幫助年青人置業。他建議重建《大坑西新邨》為年青人的置業居所。提供大約5000個單位。售價為100萬港元。無須付首期,可分10年或20年分期攤還。

    無疑,《李兆基》先生這個建議是好。但由他建議到真正落實方案,都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落實。到真正起好要賣出去的時候,都是若干年之後的事了!到時的年青人還是年青人嗎?而《李兆基》先生的建議中,並沒有說明年青人的歲數界限。到底由幾多歲到幾多歲為之年青人呢?在這點上,《李兆基》先生並沒有講清楚。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到時《大坑西新邨》重建為年青人的置業居所,所提供到的只是大約5000個的單位而已。對於數以萬計的年青人來說,幫助極之微。長遠而言,仍然要靠政府推出政策才能夠解決問題。


吳獅皇
(2015年1月16日)

2 則留言:

  1. 香港地少人多,房屋問題不易解決!李兆基先生的建議,雖然有很多需要澄清的地方,但總比其他那些噤若寒蟬的地產商好得多!

    回覆刪除
  2. Philip CHU,午安。謝謝您的來訪。的確直到目前為止,只有李兆基先生肯願意幫助年青人置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