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長遠房屋策略報告令人失望 盼政府興建徙置性房屋解決問題


    前日(2014年12月16日),運輸及房屋局公佈了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指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量將增至48萬個。另外,每年額外增建大約1000個居屋單位。但報告中並沒有提出如何解決劏房以及租金的問題。整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實在令人失望!

    此外,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所公佈的報告指出,劏房數目由去年大約66,900間劏房單位到今年急增至86,400個。短短一年多就增加了大約2萬個劏房單位,升幅接近三成。然而,有關注團體指岀,估計全港至少大約有十幾萬個劏房單位,遠遠較政府所調查的八萬幾為多。在劏房單位數字上,政府所調查的數字與民間團體的調查數字出現了嚴重的落差!

    其實直到如今,劏房問題(應該包括板間房和籠屋的問題在內)已經去到水深火熱之中!但竟然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簡稱長策會)並沒有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使到劏房的業主有恃無恐,租金按年遞升!令劏房住戶苦不堪言!更有說,如今如果要找平價的劏房單位,已經供應難求!要越住越上層才能找到平價的劏房單位。但就要住戶日行六至七層的樓梯才能到達所租住的劏房單位。這些劏房單位不單面積細小,而且環境十分惡劣!再加上每日要行六至七層的樓梯才能到達,對這些基層住户造成重大的精神壓力!還有就是,住在這些劏房單位的小朋友,亦連帶受到影響。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同樣帶來深遠的影響!

    而今次長遠房屋策略報告中,房屋總供應量有48萬個,表面上數目看似很大。然而,公私營房屋的比例是6比4。即是公營房屋的總供應量只有29萬個。但其中有9萬個是居屋單位。所以實質公營房屋的總供應量其實在未來10年只有20萬個。即是每年只有20000萬公屋單位落成。然而,公屋輪候冊上已經突破了26萬人次!即是這20萬個公屋單位已經滿足不到公屋輪候冊上的人數了。而且當中還未計算毎年所遞增公屋輪候冊上的人數,所以實際上這20萬個公屋單位(還要分10年興建)並未能完全解決到問題!

    運輸及房屋局在推出這份策略報告之後,有12個關注房屋問題的團體召開了聯合記者會。批評政府完全無解決到劏房以及租金昂貴的問題,漠視了基層住戶的需要。另外,亦有反對團體指出,政府在市區擁有很多官地,亦可以收回哥爾夫球場,不一定要犠牲農村。同時又指出,政府將何文田和北角的公屋重建為私樓和酒店,是過於傾斜地產和旅遊業!

    其實,在此之前我已經寫過有關題目的文章了。當時就提到劏房問題已經去到水深火熱之中!而且,我亦有提出過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亦曾在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中討論過的。思前想後,我也認為這個方法最為可行!《公屋》以及《徙置性房屋》雙線並行,才能遏止並紓緩到劏房的問題(包括板間房和籠屋的問題)。惟一難處是在覓地上。然而試想想,當時《港英政府》也同樣面對相同的難處。但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徙置區落成。一個又一個公屋屋邨落成。《港英政府》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建成。只要有決心就行了!只要特區政府肯去興建的話,慢慢就會見到成效了!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註》:有關房屋問題解決的方法,詳細請參考我之前所寫的文章。


吳獅皇
(2014年12月18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