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微生物學教授代田稔博士(年老時期)
早期香港益力多位於官塘的舊廠房。
現今香港益力多位於大埔工業邨的廠房。
早期(大概是1969年至70年代)玻璃樽裝的益力多。
根據《日本益力多有限公司》和《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的資料所顯示,網上一幅玻璃樽裝的《益力多》圖片,沒有可能是50年代的產物。而且直至到1969年,《益力多》在香港才有售。所以圖中的玻璃樽裝《益力多》,極有可能就是1969年至70年代時期的產物。
而多年以來,《益力多》一直都維持著這個包裝,實在非常難得。
對比1985年的包裝,與現今的沒有分別。
《1985年的經典廣告》中,簡單地用流動的圖畫,表達出《益力多》是微生物學的一種新發現,進入人體腸臟後會對腸臟帶來益處的訊息。簡單得來又直接。
最後表達出一家大細飲用《益力多》,不但對身體有益,而且一家人樂也融融。
80年代《益力多》的標誌。
《1985年經典的廣告》中另一個廣告的片段。
一排5支包裝的《益力多》,幾乎與80年代的包裝沒有分別。只是透明膠紙上的印樣有所不同而已。幾乎保留著80年代的包裝,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在70,80年代裡,《維他奶》被譽為是健康的飲品。皆因它兼有大豆(即黃豆)的成份。而《益力多》就是另外一種同樣被譽為是健康的飲品。除了《維他奶》是家傳户曉之外,《益力多》同樣也是家傳户曉的!相信在當時仍是小孩子的朋友們,一定對《益力多》不會感到陌生了!
《益力多誕生於30年代》
益力多是由日本微生物學教授代田稔博士於1930年所發明。當時,他的理念是「預防醫學」以及「健腸長壽」。他希望通過科學研究,為人類帶來健康。而代田稔博士當時的理念就是現今非常盛行的理念-「預防勝於治療」了,他可以說是「預防醫學」先導者的其中一位。
《發現活性乳酸菌》
當時,代田稔博士透過微生物學,發現到人體腸道入面有一種乳酸菌,不但對人體無害,而且對人體腸道是有益的。於是就將這種乳酸菌命名為《活性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不過在香港,我們一般會簡稱它為《活性乳酸菌》的。
《註》:《活性乳酸菌》後來以代田稔博士的姓氏來命名,命名為《代田菌》。直至到現在,又命名為《益生菌》。其實,早在80年代,《活性乳酸菌》已經被稱為《益生菌》了。只是當時普遍性的叫法,仍然稱之為《活性乳酸菌》而已。
《1935年益力多誕生了》
而早在1930年,日本微生物學教授代田稔博士不但發現了《活性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而且還成功篩選了對人體腸道有益的細菌─《活性乳酸桿菌》並成功培養它。到1935年,代田稔博士希望將自己科學研究的成果,製成健康的飲品。並希望這種產品能夠帶給每一個人健康和快樂 。於是,《益力多》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出來了。
《成立代田保護菌研究所》
之後,代田稔博士於同年在福岡市成立《代田保護菌研究所》,開始生產和售賣《益力多》(Yakult)。
《二戰時期曾短暫停產》
到二戰時期,《益力多》(Yakult)曾短暫停產。直至1950年,才重新恢復生產和售賣《益力多》(Yakult)。
《1955年成立日本株式會社Yakult本社》
到1955年,代田稔博士於東京都成立日本株式會社Yakult本社-株式会社ヤクルト本社 (Yakult Honsha Co., Ltd),《益力多》(Yakult)自此便由日本株式會社Yakult本社負責生產和售賣。
《由最初的玻璃樽裝到後來的細膠瓶裝》
原來最初的《益力多》(Yakult)是以玻璃樽裝來包裝的。一直至到70年代,因為要因應產品的衞生安全以及配合現代化的生產流程,於是才開始推出現時所用的PS(聚苯乙烯)細膠瓶裝。
《1969年香港才有售》
而根據《日本益力多有限公司》和《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的資料所顯示,直至到1964年,《台灣養樂多有限公司》(台灣稱益力多為養樂多)在台灣才開始運作。而當時,台灣乃是第一個對外亞洲地區生產以及售賣《益力多》的地方。至於香港,直至到1969年,《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Hong Kong Yakult Co., Ltd.)在香港才成立。同時間才開始運作、生產以及售賣《益力多》(Yakult)。而香港乃是繼台灣之後第二個亞洲地區生產以及售賣《益力多》的地方。
《註》:網上有一幅圖片,說是50年代玻璃樽裝的益力多。但根據《日本益力多有限公司》和《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的資料所顯示,最低限度直至到1969年,《益力多》才在香港生產以及銷售。所以這個玻璃樽裝的益力多沒有可能是50年代的產物。而在維基百科上所寫到有關台灣以及香港的歷史時,年份上亦有錯誤。
《70年代時期由玻璃樽裝轉變為細膠瓶裝》
所以,網上一幅玻璃樽裝的《益力多》圖片,極有可能就是1969年至70年代時期的產物。證明在60年代尾(1969年)至70年代的時期,在當時的香港仍然是售賣玻璃樽裝的《益力多》的。及至後來(相信仍然是發生在70年代),可能是由於日本總公司方面要將《益力多》由玻璃樽裝轉變為細膠瓶裝的緣故,於是《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就跟隨日本總公司的歩伐,同樣由玻璃樽裝轉變為細膠瓶裝了。
《創業初期》
《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在創業初期,是採用婦女作為銷售員,用《直銷的方式》來進行銷售。她們會把《益力多》直接送到顧客手中,並逐一向顧客講解飲用《益力多》的好處。
《70年代進入士多、小型超級市場和雜貨店》
1970年初期,隨著士多、小型超級市場和雜貨店的興起,《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也隨時代步伐開始轉營。於是開始聘請營業員負責推銷的工作。之後,《益力多》就慢慢進入士多、小型超級市場和雜貨店裡面開始有得售賣了。
《80年代最興盛的時期》
而在80年代的香港,可以說是《益力多》(Yakult)的最興盛時期。皆因在這個《活性乳酸菌》的飲品市場,根本就沒有對手。《育高》以及《美樂多》皆不是《益力多》的對手。所以一直以來,《益力多》長年都是一枝獨秀,長居《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巨頭地位。
《每支益力多含有100億個活性乳酸菌》
當時,最經典莫過於:「每支益力多含有100億個《活性乳酸菌》」。《活性乳酸菌》不但對人體腸臟有益,而且還有100億個,一想到此就會覺得《益力多》真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品了。
《80年代尾進入連鎖式大型超市和便利店》
直至到80年代尾,隨著士多、小型超級市場和雜貨店的式微,《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又一次轉變結營方針。連鎖式大型超市和便利店開始興起,於是《益力多》就進入連鎖式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裡面銷售《益力多》了。當然,仍然存留的士多、小型超級市場和雜貨店仍然有得售賣《益力多》,不過比起全盛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令人有一種唏噓和慨嘆的感覺!
《童年時的回憶》
童年時,我飲《益力多》也是飮得很多的。不過,我飮《維他奶》的次數可能會稍為多一些吧。如果《維他奶》是我童年時不可或缺的飲品的話,《益力多》也是我童年時極為重要的飲品。皆因它是活性乳酸菌的飲品,是有益腸臟的。
《維他奶》是陪伴著我成長的,當然《益力多》也有份其中了!
而當時80年代的香港,一般父母會比較放心孩子飲的,除了《維他奶》之外,就輪到《益力多》了!至於《鮮奶》,因為它的價錢,比起《維他奶》以及《益力多》貴的緣故,所以不是常常可以飲得到。而我,多數都是在冰室、茶餐廳處飲的。
至於《益力多》的味道,實在難以用詞語去形容。不過,可以說它獨特的味道很符合我的口味。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感吧!
當時,一排5支的包裝彷彿成了一個獨特的標記。使人印象難忘!依稀記得當時一排5支的包裝很簡單,只是用透明的膠紙將一排5支的《益力多》包裝在一起而已。記得當時在透明膠紙包裝上(其中一面!?)還印有益力多的圖案和字樣(印象中比較模糊)的。
還有就是,依稀記得當時有些士多是可以散賣《益力多》的。即是可以散買一支《益力多》。在當時來說,這種經營手法似乎也帶有一種人情味呢!
而上親戚的家的時候,媽媽有時亦會買《一排5支包裝的益力多》給我、弟弟和表弟們飲的。可以說,在這段期間,是我飲《益力多》最多的時間了。
不過,當時年少的我心中不禁有疑問,《益力多》為何這麼細支呢!?為何不能夠大一些呢!?我相信不少人也和我一樣曾經有過這些疑問吧!不過直到如今,這些疑問依然是一個謎?並沒有得到確實的答案。
《註》:不過,有說是因為《益力多》的糖份很高的緣故,飲得太多的話就會不健康。所以《益力多》的廣告(指的可能是80年代的廣告)只會叫人一日飮一支!?但是直到如今,《香港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並沒有作出過任何解釋。所以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得到一個確實的答案。
《益力多》-一種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飲品。獨特的味道、一排5支的包裝,著實令人難忘!再加上活性乳酸菌是有益腸道的。而且多年來又未逢敵手!所以在我認為,《益力多》實在是活性乳酸菌飮品的巨頭!
(2014年5月7日進行過修改。)
吳獅皇
(2014年5月5日)
根據調查,益力多含太多糖鈖,多喝無益!
回覆刪除Philip CHU,早晨。所以飮時都要適可而止,又要做下運動,如此就不會危害到身體的健康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