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去冰室坐一坐(1)


冰室的由來

    據說在數十年前,大約是在50年代左右,香港有不少西餐廳(高級餐廳)的出現。而當時,這些西餐廳一般都是走高檔路線的。所以並非一般普羅大眾市民可以光顧得起。於是,大約去到60年代左右,就陸續出現一些以平民為主要對象的冰室了。


冰室名字的由來

    冰室名字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有人(一說是梁啟超的同鄉)借用了梁啟超的自封稱號-飲冰室主人中飲冰室的名字,開設了專售冷飲以及小食的餐廳。不過這種說法似乎站不住腳。因為他所開的雖然有冰室兩個字在內,但全名即是飲冰室餐廳,並沒有直接標示為冰室,實際上乃是以餐廳自居。而當中亦只是借用了別人封號的名字而已。與60,70年代所興起的冰室,一般以XX冰室來標示,似乎在邏輯上有不合的地方。

    而據我所知,冰室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因為當時的冰室是裝有冷氣的。在夏天的時候,冰室就會開冷氣,隨即令到悶熱夏天的氣氛帶來冰涼的感覺,因而命名為冰室了。而另一種說法就是,因為當時在冰室內,最受歡迎的飲品就是紅豆冰、菠蘿冰和什菓冰,所以就命名為冰室了。這兩種說法較以上的說法更合乎邏輯,所以我覺得這兩種說法就是冰室名字的由來了。


冰室開到成行成市

    在60,70年代,冰室開始興起。因為光顧冰室的價錢,比起光顧一般餐廳(即西餐廳)來得便宜的緣故。而且價錢一般普羅大眾市民都可以負擔得起,於是冰室就越開越多了。與茶樓的情形幾乎相同,當時不少徙置區屋邨已經落成,於是冰室就同茶樓一樣在徙置區屋邨落地生根了。而且一做就多年。同茶樓一樣,冰室在徙置區屋邨開到成行成市,並且興盛起來。直到在80年代,可以說是冰室的最高峯時期。


去冰室坐一坐蔚為成風

    在60,70年代,不少公屋已經落成。冰室同茶樓一樣,一直伸延到公共屋邨。徙置區屋邨樓下、公共屋邨樓下、一些唐樓、私人大廈樓下,此時都有冰室的蹤跡。當時,去冰室坐一坐,叫杯飲品飮下,食下小食,閑聊一下就蔚為成風了!


食西多飲紅豆冰

    當時,如果光顧得冰室的話,最常叫的又怎少得西多士呢?西多士,當時被稱為法蘭西多士。不過,我們一般會簡稱它為西多的。當時,入得冰室的話,西多幾乎是必選的小食之一。兩層被炸成金黃色的方塊麵包,中間夾著一層花生醬,表面再放上一塊牛油,再加上糖漿,美味的西多就完成了。所以,開餐又怎少得西多呢。

    既然叫得小食,又怎少得紅豆冰?沒有食過西多,沒有飲過紅豆冰的話,又怎算是入過冰室呢!可見當時,西多和紅豆冰是何等受歡迎了。紅豆糖水,再加入淡奶以及冰室自製的刨冰,就成了一杯美味的紅豆冰了!既可以食到紅豆又可以飲用,一舉數得,實在抵飮!

    不過,紅豆冰還有另一種食法,就是在杯上加上一球雪糕,變成雪糕紅豆冰了!既可以飮到紅豆冰,又可以食到雪糕,實在是三重的享受!難怪紅豆冰這麼受歡迎了!


沙嗲牛肉包和沙嗲牛肉公仔麵

    如果要我選冰室最好食的食物的話,實在是很難選擇。不過,沙嗲牛肉包和沙嗲牛肉公仔麵就是我必選的食物之一了。皆因沙嗲辣得來又不會灼喉,而且醬汁又多,牛肉又煮到軟身,與餐包和公仔麵很配合!實在是冰室入面其中兩款的美食之一!如果入到冰室的話,一定要試了。

吳獅皇
(2014年5月9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